"重来" Book Writeup
January 18, 2018
《重来》的两位作者是项目管理工具Basecamp的创始人,这家仅有52人的公司每年可创造超过2500万美元的利润,十余年间拒绝了上百份投资机构的投资请求。作者之一David Heinemeier Hansson是著名web框架rails的作者,rails是我对web应用开发的启蒙,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。
书中对许多大家公认为正确的商业观点进行了抨击,并以Basecamp的故事为例进行了反驳。从企业的创建、运作、招聘、宣传等方方面面,它都给出了辛辣、直接的思考及建议,读下来让人直呼过瘾,也让即将加入创业公司的我产生了更多思考,以下是一些或有趣或辛辣的观点的摘录及我的思考:
忘记“现实世界”
“这在现实世界里面行不通”,当你向人们介绍一个新创意时,人们总是这么说。
这个“现实世界”听起来如此令人沮丧,貌似所有的新创意、新提案以及外来概念总是会在“现实世界”中碰壁。在这里,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都是那些人们耳熟能详、习以为常的事物,即使这些东西已经漏洞百出或陈腐低效。
不要相信他们。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“现实”的,但并不意味着你也要生活在这样的“现实”世界中。
“现实世界”并不存在,那只是个借口,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,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。
感想:
人们常常对新事物持悲观态度,而这样的保守派恰恰又是人群中的大多数。可是要是人人都是保守派,这个世界也未免太无聊了一些。
被高估的“从错误中学习”
你到底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?你能学到的只是不再重蹈覆辙,但这有什么意义呢?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。
感想:
失败案例能让人排除错误选项,成功案例能让人明白正确的道路。与其分析臭棋篓为什么下得如此糟糕,不如开始钻研大师们的名局。
何必壮大?
小公司并不是一块跳板。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。
你有没有发现小公司都想要变大,而大公司却梦想变得更敏捷、更灵活?记住,一旦公司做大了,要想再缩小,就在所难免地要进行裁员、打击士气,还要完全改变商业模式。
感想:
不得不说这个和现在的创业热潮、AI浪潮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。作者主张稳健增长、尽可能不拿投资人的钱,而最近几年所看到的创业热潮更偏向做高估值拿钱、烧钱快速扩张。当然啦,这样的选择除了和公司业务、文化相关之外,还和竞争对手、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相关。在惨烈的竞争中,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有太大选择空间?
不要攀客户的高枝
也许你曾经见过这样的场景:一个顾客向一家公司投了很多钱。这家公司想要尽可能的取悦那个顾客。为了迎合这个客户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产品,渐渐地,你的产品就会脱离普遍客户的基础。
而且,突然有一天,这个大客户绝尘而去,公司则会背负一个包袱——这个产品是围绕着一个已经离开了的人设计的。而其他人没法用。
人在变,环境也在变,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。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,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。
感想:
可是当市场上最重要的那一个头部用户找上门来的时候,如何进行权衡呢?
普及知识,赢得竞争
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关注销售或服务,但是从未想过传授知识。
传道授业能为你建立起凝聚力,这是传统市场策略不可望其项背的。通过杂志或网络广告去赚取眼球是一回事;通过讲授知识来赢得人们的忠诚则建立起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关系。后者会更加相信你、尊重你。即使他们不使用你的产品,也仍然是你的粉丝。
感想:
现在的社交媒体中,各公司公众号所发表的技术文章,知乎上企业账号或企业大v的回答及文章,其目的不都是希望通过传递知识来建立技术品牌形象,赢得竞争吗?两位作者写下这些思考的时间,可是整整8年前呀。
招聘笔杆子
如果你准备在一堆人中挑出一个人来做某份工作,那就挑文章写得最好的那个。至于他有没有做过市场、销售、设计、编程或其他什么工作,倒不重要。这种人的写作才华就值得雇用。
这是因为一个优秀的写手,其优点并不仅仅在于写作。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明晰。优秀的写手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。他们使事情变得易于理解,他们善于换位思考,懂得抓重点、砍枝节,这些都是合格的应聘者身上应具备的特点。
感想:
我要学写作!